南宋时,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,到过天台、四明、天童等地,宋孝宗赠他“千光法师”称号。
淡:少名利之心,自甘淡泊。 2、茶品:清、香、甘、淡 清:秉自然灵秀之气,形色俱清。 香:其嗅如兰。
所谓斗茶,即比茶、赛茶、评比茶的优劣。宋人唐庚在《斗茶记》中曰:“政和二年三月壬戌,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,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,以某为上,某次之。”《大观茶论》序曰:“天下之士,励志清白,竟为闲暇修索之玩,莫不碎玉锵金,啜英咀华,较筐策之精,争鉴别裁之。”唐庚和《大观茶论》所说的是文人雅士的闲情斗茶,而斗茶最初来源于民间。据《茶录》记载,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建安(今福建),是茶民为了评比茶的高低而生成的。
而高丽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,十分简单粗糙,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,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,因此被大量的使用。高丽茶碗的代表是井户茶碗。
东西两斤南北朝,茶饮蓬勃发展到系统化 西晋郭璞《尔雅注》阐明茶树性状,东晋出现贡茶,恰逢佛教之风盛行,僧众通过饮茶抵抗坐禅瞌睡,大肆为饮茶打call,并逐年改进制茶法。 北魏《广雅》记载了饼茶制作,实现了从生煮羹饮到至饼碾末,改进茶味,便于存储,此时有专门的烹饪方法,加入葱姜调味,饮茶即可款待宾客,又可作为药用。 唐代饮茶不在流行加调料,而追求茶本身的真香,此时已经出现了系统的茶具,陆羽的《茶经》记载了器皿,烹煮,用水和饮茶等,饮茶俨然成为上流社会的风俗。 到了宋朝流行斗茶,各城镇茶坊林立,档次各有不同,人们常爱聚在一块,不断创新各种“奇茶异汤”。
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"鱼鳞纹"或者"冰裂纹"来形容。
(1)泡茶道形成与流行 明太祖朱元璋罢贡团饼茶,促进了散茶的普及。但明朝初期,延续着宋元以来的点茶道。直到明朝中叶,饮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。
5、鸣泉——煮茶罐。宋代以后改用点茶法,所以用罐或铜瓶煮茶或点茶。 6、滤尘(沉垢)——古茶洗,为煎茶前用以洗茶器之用具。 7、分盈——水杓,即《茶经》上所说之水则,则以量水之斤两。 8、执权——准茶秤。
10、所有的胜利,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,都是微不足道。 11、每天告诉自己一次:我真的很不错。
茶席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各式花插、景玩,全凭个人喜欢,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。
器美,即煮茶工具要赏心悦目。只有茶美、水美、器也美,才能产生“意境之美”。 所以,陆羽说:“器为茶之父,水为茶之母。
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《文集》中说:"钱塘、径山产茶质优异"。清代《余杭县志》载:"径山寺僧采谷雨茗,用小缶贮之以馈人,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,采以供佛,逾年蔓延山谷,其味鲜芳特异,即今径山茶是也";又据《续余杭县志》记载:"产茶之地,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,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"。 南宋时,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、大应禅师(即南浦绍明)渡洋来中国,在径山寺研究佛学。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,并把"抹茶"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。 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重新研制径山茶并获得成功。
(2)水的选择:泡红茶的水要用含钙镁低的“软水”。
“中国茶史”的起源,到目前为止仍是众说纷纭,争议未定,大致说来,有先秦说、西汉说、三国说。茶以文化面貌出现,是在两晋北朝,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。唐代开元以后,中国的"茶道"大行,饮茶之风弥漫朝野,宋承唐代饮茶之风,日益普及。
Copyright © 2006-2019 www.hgmy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黄光茶叶网
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531-6624762
地址:白银市长征东路198号 陇ICP备:1100012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