斟茶潮州人称为“洒茶”,潮州式工夫茶讲究将茶水低斟到各个小茶杯中去。倒茶时壶中的茶汤一定要倒于净,防止浸坏了茶。亦可从孟臣罐中先将茶水倒人“公道杯”,然后再向小茶杯中“洒茶”。 9.品香审韵 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后即可品香审韵。品潮州茶端起茶杯须先闻香,所谓:“未尝甘露味,先闻圣妙香。
茶筒 茶道六君子使用图解一、以上图片,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“笔筒”。其实它是盛放其他茶艺用品的一种器皿,被称为“茶筒”,也有人称之为“茶道瓶”或者是“收纳筒”。
有的人喝了绿茶睡不着,有的人不喝茶睡不着,有的人喝乌龙茶胃就受不了,而有的人就没事,因此选茶须得因人而异。 中医上,人体质有热寒之别,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温之分,因此什么体质喝什么茶也就有讲究了。一般来讲,体质正常者喝茶一般无妨,但对部分茶友来讲,选茶可稍作选择。一般,燥热体质的人可适当选择凉性茶饮用,虚寒体质型可适当选择温性茶,以达到调理的目的。
在习惯用紫砂壶泡茶之后,所有的用壶方法、注意事项其实都会了然于胸,并且更有利于将茶泡好,做到“壶润茶香”的境界。
纳不可太饱满,缘贵重茶叶,嫩芽紧卷,舒展力强,苟纳过量,难容汤水,且液汁浓厚,味带苦涩;约七、八成足矣。神明变化,此为初步。” 10、高注(提铫速高注) 提拉砂铫,快速往壶口冲入沸水。
(2)除掉茶杯或茶壶上的茶垢,茶杯、茶壶用久了,就会由大量茶垢,用海绵蘸盐磨擦,可轻易去掉。 (3)除小块茶垢,可将其浸泡于漂白剂或清洁粉的溶液中,并放置一晚,就可去掉茶垢。 (4)可用牙膏或打碎的鸡蛋壳擦洗,再用清水冲净即可。 玻璃茶具的保养方法 (1)玻璃制品容易破碎,所以在使用、清洁保养时应轻拿轻放,避免玻璃茶具之间的碰撞。 (2)玻璃茶具怕火烤,也怕沸水冲烫,使用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,避免玻璃茶具破裂。
香料的种类繁多,在茶席中使用的香料,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。而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,应把握不夺香、不抢风、不挡眼这三个原则。
”(庄子语)“静”是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的集中体现。品茶,品的是一个静字,在静中明心见性,在静中证道悟道,在静中求真求实,在静中养性,塑造自我的人格自尊。中国古代士代夫们对品茶须“静”多有论述。宋徽宗赵佶在《大观茶论》中写道:“茶之为物……冲淡闲洁,韵高致静。
兴:提神醒脑,养生益智。
元丰六年(1083年),安溪大旱,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,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,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。他听说圣茶的药效,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,并移栽圣树。 一天,普足大师(清水祖师)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,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,不久又有山羌(俗称小黄鹿)来吃茶叶,他眼见此情景,非常感叹:“天地造物,果真圣树”。
评陈鸿寿壶铭书法:“眉字隶书,尤为别致。”评汪锟壶铭书法:“字画刻工均秀逸过人。”评陈煌图壶铭书法:“笔法疏宕有致”。评瞿应绍壶铭书法:“子冶铭刻如天马行空,漫无边际”。评项真壶铭书法:“项不损字法晋唐”。
茶器美学兼顾了"眼观"与"实用"的双重效益,这也是现代品茗人必修的美学,即意指除了形式上的美之外,也能兼顾实用的美。元风格青花带托小盏的使用经验,更说明了以天然釉药制成的茶盏对发茶性的助益。
饮用红碎茶,一般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;饮用青茶则重在“啜”,宜用紫砂茶具泡茶;饮用白茶,宜用白瓷壶杯具冲泡;饮用黄茶,宜用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有盖壶杯具,以防止香气散失;冲泡黑茶,宜选择粗犷、大气的茶具,一般用厚壁紫陶壶或如意杯冲泡;饮用普通花茶,则用瓷壶冲泡,可得到较理想的茶汤,保持香味;饮用袋泡茶,可用白瓷杯或瓷壶冲泡。 另外茶具大小应适宜,茶具太大载热量大,容易烫叶,影响茶汤的色、香、味。茶壶容量以200毫升、茶杯容量以150毫升为宜。 三、【诠释传承】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,民间艺术存在的现实值得担忧,这些魅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品,随着时间的推移,随着老一代人的去世,正在静悄悄地不断流失与消亡,而保护、传承民间文化,或许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世界性命题了!试转载往日烟云:耕、读、渔、樵的诠释如下: 有次在一古镇旅游,看到一旧家具店里有实木老家具(是否仿造暂且不论),那满目的花草禽鸟、祥龙瑞善、人物故事、神话和戏曲场景让人目不暇接。
并且,现代中华茶艺已走出国门,不仅传播到东亚、东南亚,还远传欧美。
Copyright © 2006-2019 www.hgmy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黄光茶叶网
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531-6624762
地址:白银市长征东路198号 陇ICP备:11000128号